好女人旺三代,坏女人毁三代。
儿媳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水,家庭兴旺、衰败都是她进门之后开始的。
作为老人,千万不要破坏了婆媳关系,避免把家庭的风水败了。
《朱子家训》中说:“家门和顺,虽饔飧不济,亦有余欢。”
大家都做和气的人,做和谐的事,穷家也能翻身。
图片
01
很多家庭,是儿媳过门之后,才旺起来的。
明代作家冯梦龙,写了一个“赵春儿重旺曹家庄”的故事。
在扬州府的曹家庄,有一个叫曹可成的富家公子。
曹可成,不学耕种,不学生意,被父母逼着读了几天书,就很不耐烦,找狐狗朋友,吃喝嫖赌去了。
他偷偷做了一把库房的钥匙,把老父亲存的银子,都拿出来,消费掉。怕老父亲发现,就做了一些假银子,放到原处。
在青楼,他结交了名妓赵春儿,花掉了一大笔钱,为其赎身。
直到有一天,曹可成的老父亲过世了,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穷,还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现状。
他把祖宅、田地都变卖了。但支撑了两三年,又穷回去了。并且他陋习不改,钱一到手,就全部花光。亲戚看他的样子,也不敢接济了。
赵春儿感激曹可成为自己赎身,就主动提出,嫁给曹可成。
婚后,赵春儿逼着曹可成读书,然后以教书为生。
到看科考的日子,赵春儿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,送其去赶考。
可惜,科考失败了。曹可成寒酸地回到家。
一晃就过了十余年,曹可成慢慢习惯了过紧日子,完全没有了富家公子的气息。
赵春儿再生一计,让曹可成去京城,走“举荐做官”的路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曹可成靠吏部的举荐,做了两任期地方官。退休之后,把老家的房子,田地买回来,家庭再次兴旺起来。
诗曰:“破家只为貌如花,又仗红颜再起家。”
不得不相信一个观点:夫妻,是相生相克的关系;是阴阳的结合。
一个败家的公子,遇到一个强势的女人,也会低头,浪子回头。
一个有志青年,遇到一个贤惠的女人,那就是如虎添翼。
一个家庭,儿媳来了,儿子从此为爱奋斗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发现,儿媳来了,家庭才后继有人;家庭才完整了。
也有很多家庭,儿媳来了,老人的生活才真正变好。一个孝顺的儿媳,比儿子更靠谱,毕竟儿媳更加细心,也掌管家庭的柴米油盐。
如果一对老父母,在六七十岁的时候,看到儿子还是单身,这活下去还有什么奔头?这家庭的悲剧,已经出现了,老人的心是悲凉的。
反之,老父母看到子孙满堂的景象,自己吃再多的苦,也乐呵呵。
晚年的幸福,不是因为钱财多,儿子工作好,而是家庭有希望。
图片
02
改善婆媳关系,记住“四六定律”就行了。
诗人白居易在《太行路》中写道:“人生莫作妇人身,百年苦乐由他人。”
一个女人,义无反顾地离开娘家,到婆家生活。这就是她第二次改变命运。
如果婆家人不好,夫妻感情也不好。女人就是命苦的人。
她变成了黄脸婆,但是为了讨好丈夫,打扮漂漂亮亮的。可是丈夫视而不见。
女人的后半生,嫁错了人,入错了门,还身不由己,也太可悲了。
哎!行路难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间。
女人变儿媳,悲剧就是“人情反复”之中。那个大声发誓“爱一生”的男人,变得无情了;那个说“视如己出”的公婆,改变主意了。
一旦儿媳在婆家处于弱势,结果有两种:忍无可忍,离婚;自暴自弃,堕落。都是败家的体现。
聪明的公公婆婆,善待儿媳,在家庭中,起到了调节器的作用,让儿媳儿媳的感情稳定,努力不懈。
具体来说,做到“四六定律”。原则上,公公婆婆比儿媳,总是付出多一点点。
平日,关爱儿媳六分,关爱自己四分。
人心都是肉做的,爱多了,心就温暖了。
一旦老人没有了私心,对儿媳的爱多过对自己,那么儿媳就体会到了老人的无私。儿媳就知道,自己被善待了。
争吵,主动退让六分,假装糊涂四分。
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,不争吵是很难做到的。
聪明的公婆,总是在争吵的时候,退让一下。让儿媳喋喋不休。
如果公婆自己有错,或者被莫名其妙批评,也是假装糊涂,就过去了。
家庭矛盾不升级,和谐就留住了。
钱财,交给儿媳六分,自己留下四分。
会做人的公婆,平时给钱,是放到儿媳手里,而不是儿子手里。
这做法不同,人情味是不同的。儿子是血脉关系的人,给不给都无所谓,儿媳就不同了,给了是当成自己人。在公婆眼里,儿媳比儿子好,这感觉就来了。
带娃,儿媳做主六分,老人帮助四分。
公公婆婆带娃,也要注意分寸,自己不是主体责任。给儿媳承担六分责任,是应该的。
人适度示弱,就如棉花,给人温暖;就如笑容,给人善意。
图片
03
很赞同一句话:“母女是血缘关系,婆媳是社会关系。”
把儿媳当成闺蜜、朋友,就像很好的社交一样,这距离感有了,亲密感也有了。
儿媳感受到了春天,就积极向上,顺势就推动了儿子的积极性,带好了孙子,良好的连锁反应,就来了。
实在处不好的关系,就保持距离好了,老人和儿子分家,各自过日子。
人老了,把管家的位置给儿媳,别把风水破坏了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